AI、低空经济、循环经济……材料制造巨头在大湾区有新商机
近日,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行。全球4500多家优质展商携创新产品、前沿技术亮相,从先进材料创新成果、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到创新科技制品,全方位展现橡塑科技全产业链的繁荣图景。
展会期间,全球聚碳酸酯(PC)产能第一的科思创发布采用汽车报废车灯回收制成的消费后再生聚碳酸酯新品系列,并再次明确公司计划到2026年实现亚太地区年供应超过6万吨消费后再生聚碳酸酯的战略目标。此前,科思创已联合汽车产业链的合作伙伴率先在中国构建完整的车用塑料闭环再生体系。
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行。
“科思创视中国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第二主场’。”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思创在中国的战略核心之一,希望能够借助于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和政策导向,立足大湾区,服务中国以及东南亚甚至整个亚太地区。
聚碳酸酯解决方案助力AI发展
AI技术的每一次进化都离不开材料的创新支撑。科思创正通过前沿材料解决方案,为AI时代的智能世界构筑坚实基础。
随着5G向5G-A演进,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速率为AI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实现广域网络覆盖需要设备能够适应各类严苛环境。王丽介绍,针对这一挑战,科思创开发的低温抗冲击聚碳酸酯材料可在极端温度波动(从-40℃到85℃)和高盐雾环境下保持优异的信号穿透性和机械性能,为5G基站天线外壳、卫星终端、户外Wi-Fi设备等提供可靠保护。同时,科思创还提供专业的RF射频设计指导,助力通信设备实现最佳信号传输效果。
AI与储能深度融合方面,科思创的模克隆®聚碳酸酯材料则凭借优异的耐候性和低温抗冲性,可确保充电桩、光储逆变器等设备在户外环境下稳定运行。对于户储设备,该材料还支持轻量化和薄壁化设计,并提供丰富的配色选择,满足家电化的外观设计需求。
随着端侧AI的兴起,算力提升带来的散热挑战不容忽视。“科思创创新的导热聚碳酸酯材料不仅可有效替代传统金属散热部件,还具备优异的加工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够满足结构复杂、高精度的产品设计需求,助力智能设备实现可靠运行。”王丽说。
科思创通过前沿材料方案助力AI发展。
在智能表面领域,科思创的模内电子智能表面(IMSE®)技术可实现发光、触控、显示、电子线路等功能的高度集成,通过模内一次成型打造无缝化表面。与传统设计相比,这一解决方案可实现50-70%的减重效果,已在汽车智能座舱、消费电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面向未来,AI正在催生全新的应用场景。科思创的模克隆® AG聚碳酸酯凭借高信号穿透性,可支持传感器无缝集成,助力自动驾驶等功能实现。同时,科思创先进的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材料还能在保证高刚性和耐用性的同时实现极致轻量化,为创新应用提供理想解决方案。
在大湾区的产能布局将辐射亚太
“中国是科思创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在中国的战略核心之一。”王丽介绍,大湾区作为消费电子、IT和高科技产业集聚地,高度契合科思创科技创新的理念。
当前,科思创在广州、珠海、深圳、佛山设有生产基地,均为100%绿电生产,获ISCC PLUS认证。珠海TPU基地一期已竣工,今年即将投产,2033年完全建成后将成为科思创全球最大TPU生产基地。“这些都表明我们对大湾区未来高质量发展具有信心。”王丽说。
科思创和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 eVTOL 材料。
“我们在大湾区的产能布局不仅服务中国市场,还辐射亚太,甚至未来可供应欧美,这是我们的愿景。”王丽表示,大湾区产能覆盖工程塑料、聚氨酯、涂料、中间体、薄膜等业务,科思创在香港还设立区域供应链管理中心。“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于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和政策导向,立足大湾区,服务中国以及东南亚甚至整个亚太地区。”
此外,王丽表示,科思创将加强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通过我们的创新材料支持大湾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持光伏储能充电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助力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高性能服务器;为AR/VR等元宇宙硬件提供解决方案;并在服务机器人、无人机配送等智能装备领域发挥作用。”
大湾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背景下,科思创的创新材料在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化工新材料对未来出行方式变革的支持。王丽举例,科思创和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 eVTOL 材料,以实现更高效、更具可持续性的城市空中交通
工程塑料方面,王丽介绍,广州基地是科思创物理回收聚碳酸酯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包括回收含量达90%的聚碳酸酯。该基地已实现100%绿电生产,且于22年获得了ISCC PLUS认证,生产基于可再生原料的低碳产品,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树立标杆。
南方+记者 许宁宁